拜登政府对华战略及政策分析——韦宗友

首页    研究成果    中文    拜登政府对华战略及政策分析——韦宗友

拜登政府对华战略及政策分析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 韦宗友

 

      最近一段时间,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方面,似乎发出了诸多矛盾声音。一方面,声称中国是唯一具备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对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构成全面挑战的战略竞争对手,要与中国展开“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又表示美国不希望与中国发生新冷战,不希望与中国发生对抗,甚至在双方利益重合时,继续必要的合作。在具体政策方面,一方面派出总统气候变化特使访华,寻求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另一方面又借口民主人权问题,对中国实施新一轮制裁,并在台湾、南海问题上“小动作不断”。
      如何看待、评估拜登政府对华战略意图与政策取向?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是不是萧规曹随、是特朗普的翻版?
      对此,有几个初步的判断。
      一是,对华战略定位基本清晰。国务卿布林肯的首次重大外交政策演说、拜登政府颁布的过渡时期国家安全战略指南以及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的全球威胁评估报告,都一致认为,中国是唯一具有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对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构成全方位挑战的“准同辈战略竞争对手(near-peer competitor)”。这一战略定位,仅次于美国在冷战时期对苏联的战略定位,当时将苏联定义为“同辈战略竞争对手”。
      二是,对华战略大方向基本确定,即要放弃过去四十多年的对华“战略接触”政策,改为“战略竞争”。“战略竞争”具体包括四个维度:战略防范、规则约束、和平竞争、有限合作。用拜登政府的话来表述,中美关系包括竞争、合作、对抗三个维度。
      1. 战略防范。防止中国的制度和治理模式,对美国及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构成挑战;防止中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赶超美国;防止中国在军事领域赶超美国,特别是在西太平洋领域对美国军事霸权构成挑战;防止中国在主要国际组织影响力扩大,对美国及西方构成威胁。  
      2. 规则约束。通过制定经贸规则、新技术规范(特别是网络和数字领域)、极地、太空、海洋等高边疆规则、人权规范等,对中国进行约束。同时,也通过规则竞争,尽量将中美竞争纳入和平竞争轨道,防止发生冲突。
      3. 和平竞争。在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军事实力、外交领域进行和平竞争;进行危机管控,防止中美竞争失控,爆发冲突。
      4. 有限合作。在全球治理、地区热点等共同利益领域,进行基于结果的有限合作;也包括在危机管控等方面进行接触,防止战略误判和发生擦枪走火等意外事件。
      三是,采取“全政府、全社会、全领域、全世界”“四全”应对方式,与中国进行角逐。拜登政府认为中国构成的挑战与众不同,为此要采取“四全”方式加以应对,与中国进行竞争。全政府,就是要加强联邦政府各个部门以及府会在涉华问题上的磋商、协调,制定“一致”的对华政策。全社会,就是调动高校、智库、科研机构,调动商界、媒体及非政府组织等,共同应对“中国挑战”。全领域,就是要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人文等各个方面,与中国展开竞争,争夺话语权和战略优先地位。全世界,包括两个方面涵义,一是指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并不局限于某个特定地理空间,而是涉及全球,尽管印太是最主要区域;二是,美国要联合全世界的盟友和伙伴,组建国际统一战线,共同应对中国挑战。
      四是,拜登政府对华具体政策或者说战略的细节,还在评估、制定中,没有出台。最快要到今年下半年或年底陆续公布。
      对于拜登政府对华战略新动向,我们一要冷静观察、密切跟踪;二要早做预案,特别是加大主动塑造中美关系方向和进程能力;三是理性看待拜登政府的言行,考虑到其国内政治需要,不必事事回应,更不必比嗓门。四是认识到拜登政府不希望发生新冷战,不希望发生冲突,与拜登政府就危机管控进行接触与磋商,减少战略误判。五是加强务实领域合作,培育互信。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防扩散、全球经济、地区热点问题、人文交流等领域,推进务实合作,相向而行,努力构建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
2021年5月14日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