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技与新疆域外交-蒋旭栋

首页    研究成果    中文    中国的科技与新疆域外交-蒋旭栋

 

 

中国的科技与新疆域外交

蒋旭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博士后

一、建国70年科技外交的发展历程

 

1、初创期(1949~1979

   1)对苏“一边倒”

    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互助条约》,引进156个大型项目,为我国初步建立工业化打下基础。1953 3 月,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中国科学院组建了以钱三强为首的26 名学者代表团对苏联进行了3 月的访问。1956 年我国与苏联为首的“苏东国家”签订了《关于成立核子研究所的决定》,是新中国首次参加的多边科技联合研究项目。

   2)探索“技贸结合”

   因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发展水平较低,科研能力不强,“技贸结合”即“以我国生产的农业产品,换取苏联的先进技术。这种合作方式进而演变为90年代以后的“以市场换技术”

   3)初试技术援助

1958年后,美苏与中国交恶,故将视线转向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突破口”。1963 12 ~1964 2 月,周恩来总理对13 亚、非国家进行了访问,积极构建双边科技关系。亚、非、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科技与学术交流、签署科技协定,开展技术援助。其中,以“坦赞铁路”为标志。

4)首个科技大会

    1964 年,我国举办名为“北京科学讨论会”的国际科学研讨会。亚、非、拉及大洋洲的44 国家参与了这次会议,共有各个领域的367 名专家和科学家来访。其中,日本亦派出科学代表团参会,借此机会开展同中国的民间外交。

 

2、       发展期(1979~2012

   1)全方位

   广泛开展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世界各国的科技合作。《中法科技合作协定》(1978);签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1979);《中日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签订(1980);1982年,中国恢复同苏联的科技关系;《中欧科技合作协定》(1988)等。

   2)多主体

   不仅是外交部的工作,中国科学院、跨国公司等都参与进来。中国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民间的科学家之间形成的科研网络也愈发成型。从1980至今,中美两国科学家合著论文数量合计达35万篇。

   3)多渠道

   一方面,我国广泛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1999);“人类脑计划”(2001);“伽利略计划”(2003);“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2006)计划;另一方面,也主动发起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2006),“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2007);“国际数字地球学会”(2009)等。

   4)高水平

   不仅中国参与的国际科研项目的水平高,而且中国的科技外交机制层级水平不断提升。如中美在在“科技联合委员会”的框架下,举行首次“创新对话”,成效斐然。进而,这一机制扩大到其它国家,如中欧、中加、中巴等。中日两国的科技联委会从司局级升级为了副部级。

 

3、创新期 2012~

  1)科技外交战略定位提升

   科技外交已成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开放合作迈出主动布局的历史性步伐。

   2)科技外交有了专项规划

   2017年发布了《“十三五”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提出9项任务,包括深化对外科技合作,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等。中国科学院也曾于2016年初启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行动计划方案》。各省市、各部分相关方案纷纷出台。

   3)科技外交机制创新不断

   为对接“一带一路”,推动建设“中国-东盟科技创新园区”;积极推动设立“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文化转移中心”等

   4)对新疆域外交愈发重视

   2015年,中国政府在《关于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

 

二、当前新疆域外交的原则与特征

1、主要原则

    “和平、主权、普惠、共治”是中国为世界在新疆域提出的治理理念与方案。这是习近平在日内瓦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章时所强调的,“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

 

2、主要特征

   1)同发达国家谈合作

反对美国独霸。2015年,习近平在访美途中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态:“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是,这块‘新疆域’不是‘法外之地’,同样要讲法治,同样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欧洲谈合作。2017年,习近平在访问德国时提到“中德关系战略性不断提升……充实了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中德合作也逐渐向航空航天、海洋、极地、网络等空间延伸。”

   2)在发展中国家论治理

   发展中国家面临“数字鸿沟”等问题,我国的作用是帮助他们,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应对发达国家的不公正,不公平规则。习近平表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现实,并且完善深海、极地、外空、网络等新疆域的治理规则,确保各国权利共享、责任共担。”

   3对内讲科技发展空间

   科学技术与新疆域外交是相互辨证的关系。科技发展是新疆域外交的基础,新疆域外交的良好开展也有利于我国的科技发展。如习近平主席对极地科考事业的期许“极地科学考察……有利于拓展我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拓展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战略空间。……是我国对外科学交流的重要窗口。”

 

3、主要趋势

   用“关键词算法”,对习的发言进行分析(1120篇),利用计算词权重的公式(Tf_IDF)分析新疆域的关键词在文中的权重,最后通过加权平均数,得出结果。首先,网络作为新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权重高于深海、外空、极地,被领导人所重视。其次,将“新疆域”与“一带一路”做对比,“一带一路”较之新疆域权重更高,但“新疆域”的权重正在上升,可见“新疆域”越来越受重视。

 

3.       影响科技与新疆域外交的因素

    第一、国家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科技与新疆域外交的基础,没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就没有话语权。

    第二、国家间权力的分配。当前中国GDP逐渐赶上美国,迎来美国对我科技疯狂打压。历史上亦有类似案例。美苏,美日皆如此。

    第三、科技网络。民间的科技网络需重视。科学家本身也会形成科研共同体,它的作用很大。但往往被忽视。如李政道,杨振宁对中国科技事业与国际科技合作影响巨大。

    第四、跨国公司。美国、日本的跨国公司对我改革开放后的技术引进发挥了巨大作用。近期的华为事件众所周知,也不再赘述。

 

四、新时代科技与新疆域外交展望

    首先,科技与新疆域外交迎来的是挑战,大国竞争不可避免。

    其次,我方应致力于积极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化解竞争。

    最后,科学发展离不开人文关怀,说到底科技与新疆域都是为人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法自然”仍应受到重视。

 

2020年4月12日 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