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园地 | 绿色“一带一路”:向全球绿色转型贡献中国力量

首页    信息交流    硕博园地 | 绿色“一带一路”:向全球绿色转型贡献中国力量

编者按: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的“硕博园地”栏目,欢迎所有对国际问题感兴趣的硕博研究生来稿就有关问题发表独到见解,并由编辑部审核后择优刊登。投稿请前往本会网站(“联系我们”专栏):http://www.siiss.org.cn/lxwm。自来稿日起一个月内未收到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绿色“一带一路”:向全球绿色转型贡献中国力量

赵亚娜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2017年4月24日,环境保护部、外交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组织保障等具体要求。意见指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以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将生态环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2022年3月16日,四部门联合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应推进重点合作领域、境外项目、支撑保障体系的绿色化发展,让绿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新的指导意见强调统筹推进境外项目绿色发展,规范企业境外环境行为、促进煤电等项目绿色低碳发展、完善境外项目环境风险防控支撑保障。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旨在推动绿色丝绸之路理念得到广泛认同;深化生态环保国际合作;推进各领域绿色合作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引领作用的绿色示范项目。

绿色“一带一路”的提出化解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通过基础设施、交通、能源、贸易等领域的绿色化转型引领沿线国家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完善了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并在全球绿色转型进程中贡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首先,作为全球环境治理的参与者,中国为当前全球环境治理的困境贡献了新的治理范式。在环境治理理念层面,中国绿色“一带一路”倡议主张各国在自愿原则基础上建设绿色丝绸之路,以一种“软性”治理范式实现沿线各国环境治理的目的,打破了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绿色贸易壁垒、碳关税等“硬性”规约。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机制而言,非正式制度的灵活性能够较大程度综合各方对治理的现实要求,所达成的合作方案与治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治理的效力,激发发展中国家环境治理的意愿。

其次,作为绿色公共产品的贡献者,中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转型提供了资金与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普遍存在资金缺口,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大对绿色项目的投资。在2014年至2020年,中国向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超过了化石能源。中国通过制定绿色投资原则,发行“一带一路”主题债券,引导资金流向低碳项目。在技术合作领域,中国借助在光伏发电领域的优势与发展中国家开展技术合作项目、打造技术交流平台,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能源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作为全球绿色转型的引领者,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了可行的方案。绿色转型代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是经济发展由依赖高排放、高污染、高增长转向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路径。中国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生产结构优化调整、绿色技术创新等措施建立起绿色发展体系。中国在绿色转型所取得的成果对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能源转型领域,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对接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例如,中国为加纳能源委员会制定了《加纳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18-2030)》,与东盟设立了“中国—东盟清洁能力建设计划”,分享清洁能源发展的技术和经验。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贡献绿色公共产品、推动绿色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为实现全球绿色转型贡献了中国力量。

 

2022年5月16日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