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园地 | 俄乌冲突中的话语体系互动
编者按: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的“硕博园地”栏目,欢迎所有对国际问题感兴趣的硕博研究生来稿就有关问题发表独到见解,并由编辑部审核后择优刊登。投稿请前往本会网站(“联系我们”专栏):http://www.siiss.org.cn/lxwm。自来稿日起一个月内未收到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俄乌冲突中的话语体系互动
钱泓住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自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至今,乌克兰危机整体局势始终处在复杂变动中。多层次博弈是本次危机中显著的特点,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话语体系领域的斗争亦有体现。各方围绕俄乌冲突展开的多维博弈已经超越了军事斗争本身,俄乌双方所代表的两种不同话语体系的对抗性互动也成为本次事件中的突出特征。
首先,通过话语塑造自身形象以获得道义优势和行动合法性是双方话语运用的主要目的。话语的运用在国际政治场域能影响政治博弈的平衡,同时也能通过对特定受众的精准作用影响他国舆论思潮和政策过程。因此俄乌双方在话语上均试图通过不同的话语运用以构建自身的正面形象从而获得广泛的支持。俄罗斯在行动中基本符合“伐兵”与“攻心”并重的策略,在军事行动推进的过程中努力将乌克兰武装力量分子同平民相区别,其目的在于减少乌克兰来自乌克兰民众的反弹并维持正义形象,同时兼以“反法西斯”和遏制新纳粹的旗帜巩固其行动的合法性与道义性。乌克兰方面同西方一同形成了整体性的舆论话语体系,话语的运用上采用具有强烈心理冲击力的画面呈现和具有高度标签化语言表述方式,力图将俄罗斯塑造成为一个富有侵略性而罔顾国际道义的霸权国家,将自身包装成为具有“自由、民主”等象征意义的形象。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都期望通过话语的运用塑造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争取国际社会对自身行动道义性和合法性的认可。
其次,俄罗斯与乌克兰国际话语体系效度在实践中存在显著差异。俄乌双方在话语渠道方面则各有侧重。俄罗斯的话语传播主要以官方信息对外发布为主、以“今日俄罗斯”等官方媒体为辅而展开,呈现单一行动模式的特点。乌克兰方面的话语传播则呈现复合多层次的特征,一方面借助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大范围投送信息以涵盖广泛的话语受众,另一方面则通过西方国家领导的频繁互动以维持官方话语系统的有效性。从效度上看,俄乌双方在话语领域的博弈结果与军事斗争态势形成鲜明反差,对双方持支持态度的群体均具有相当规模,但其中对乌克兰抱有情感认同的人群在当今的舆论场域中有更多更显著的优势,这也造成舆论场中俄罗斯无论是在传播广度还是深度上难以形成有效影响力。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台上,对乌方抱有支持态度的内容占据信息总量的大多数,在YouTube的投送内容中更是将主要关注点集中在俄方军事失利的视频内容。从目标实现的角度审视,话语体系效度上乌克兰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俄罗斯则难以通过话语有效运用扩展其影响。
第三,俄罗斯与西方国家话语体系互动中仍然存在的冷战范式是造成效度差异的主要原因。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冲突中的话语运用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但总体而言并未脱离就冷战时代话语的旧范式。在西方国家的认知和话语描述中,俄罗斯被描述成为极具倾略性的秩序破坏者,其行动毋庸置疑的对西方“自有、民主”的生活方式产生根本性威胁,是“人权”的践踏者,乌克兰是这一威胁过程中的受害者,进而营造支持乌克兰就是维持西方世界秩序的话语环境。在俄罗斯的认知和话语表述中,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是自身安全受到直接威胁所致,是“旨在抵御眼下威胁、避免灾难事态扩大的自卫行为”,其打击新纳粹势力、保护乌东地区平民安全、防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等行动具有历史的、道义的、现实的合理性。纵观双方的话语运用可以发现冷战时代的烙印,无论是在认知上、具体语言选择,还是话语运用上,俄罗斯和乌克兰所代表的两种话语体系仍然没有脱离冷战时代高度对抗性的基本范式。基于此,西方国家对于乌克兰在舆论方面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掌握话语传播渠道的私人企业也参与其中,从而形成了显著的传播效应。而俄罗斯在此情形下则难以发挥话语的影响力,未能借助话语运用获得广泛的支持。
第四,以不同话语体系互动形态为表现的国际行动模式亟须新路径。话语由于所具有的潜在影响力,在当今已被视作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通过“话语—传播—验证”体系化运作过程,国家能发挥其影响力从而实现特定目的,甚至一定程度上能够平衡物质权力上的差异。而对话语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则体现了国家对危机争端处理的基本认知和选择,表现形式就是话语体系的互动模式。西方国家的集团行动折射出西方国家对自身在国际体系中地位的优越认知,俄罗斯的行为则体现了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迫切需要。俄乌双方所代表的话语体系互动是高度对抗性的,其本质是危机矛盾处理的方式选择。尽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话语体系效度上占有优势,俄罗斯采取特别军事行动具有自身的合理性解释,但国际社会对矛盾危机解决新路径的期待和呼吁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直接的军事手段,还是经济社会的制裁手段,并不能真正从根源上解决分歧,相反话语体系对立带来的意识形态对立必将为将来的冲突埋下新的隐患。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各种风险将会对国际社会形成普遍性挑战,应对和解决争端的路径选择亟待新思考,相应的话语运用和体系互动也需要新的模式探索。在此背景下,乌克兰危机能否通过对话式的途径而非对抗式的途径妥善解决,是涉及国际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将对国际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