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隆:“以斗促谈”或成俄美互动基本模式

首页    研究成果    中文    赵隆:“以斗促谈”或成俄美互动基本模式

“以斗促谈”或成俄美互动基本模式

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副秘书长  赵隆

 

俄美元首7日举行日内瓦峰会以来的第二次会晤。在西方渲染乌克兰东部逼近“战争临界点”的背景下,两个小时的视频会晤表明,双方在“避战”这一底线上存有共识,也确有延续高层互动模式的意愿,但在导向上服务于各自内政外交整体布局、增强前沿对峙和威慑、强化复合型相互遏制的战略目标并未改变。在时机上各取所需,在内容上各说各话,在成效上各行其是成为此次俄美元首会晤的特点。

从时机来看,会晤实为各取所需。根据美国最新民调,拜登的国内支持率已跌破40%,而新冠疫情、通货膨胀、政治分裂和两极分化等导致其“失分”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如何凸显外交“成绩单”,成为拜登和民主党备战明年中期选举的重要抓手。通过俄美元首二次会晤,拜登可对内明确其延续对俄威慑与遏制的既定立场,对外安抚欧洲应对俄罗斯借能源、难民等问题发动“混合战争”的需要。

对普京而言,通过会晤塑造“俄美协调”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决定性作用,可间接打破乌克兰顺势加入北约的战略憧憬,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俄美对抗的可控性和博弈的规范性。从乌东局势激化的时间点来看,俄美似乎都有意延续在此问题上的“默契度”,利用乌东边境对峙的“适当激化”增加双方对话的迫切程度,并以此突出两国元首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问题上的领导力。

从内容来看,双方各说各话在核心关切上“打明牌”。拜登被认为是坚定的“跨大西洋主义者”,但美国构建所谓“印太”地区安全新架构的迫切需求加剧美欧双方的战略重心偏移。美英澳签署AUKUS协议,再度引发北约内部“信任赤字”。另外,北约在黑海频繁进行军演以及美防长访问格鲁吉亚、乌克兰和罗马尼亚,也引发俄罗斯缓解“后苏联空间”政治与安全焦虑的迫切需求。因此,俄美之间相互妥协的空间受到极大挤压。

但双方仍希望通过维系形式上的脆弱互动,同步进行“划红线”和“探底线”,相互明确既定战略目标、遏制和反制措施,避免因局势激化导致擦枪走火等意外事件。而在战略稳定、网络安全、伊核、阿富汗等可能存在利益交汇和互动空间的问题上,双方则以“照本宣科”的方式阐明立场,并未做出实质性政策调整。另外,拜登在所谓“民主峰会”召开前夕对俄可能的“侵略行为”进行约束和警告,有助于强化其“民主—专制”的价值观对立叙事,全面推进对中俄的“双遏制”政策和对欧亚大陆的“双向挤压”战略。普京也可借机展现战略决心,遏制北约与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建立“事实盟友”关系的冲动,从而适应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新变化。

从效果来看,俄美难以走出各行其是的“死胡同”。事实上,美俄在会晤前后的示强举措表明,双方本就不期待通过会晤实现任何突破。美国不断以“前所未有”的制裁措施对俄进行警告,拜登还在会晤后立刻与英法德意等盟国领导人通气,展示美欧对俄立场的协同性。俄罗斯则加快地缘战略布局应对美在欧亚地区的“双向挤压”,在西侧以“黑海—波罗的海”为支点强化前沿威慑,通过俄白联盟国家一体化、南高加索安全合作、顿巴斯地区融合等进程构建环黑海“安全弧”;在东南侧高调出访印度,以对印武器出口和安全合作尝试撼动美国的“印太战略”支点。可以看到,俄美在维系对话渠道的同时,并未放松外部斗争力度,尝试通过第三方增强各自的斗争能力。

纵观美俄关系发展进程,双方的结构性矛盾加速从外源性向内生性转变,不断重复从“解冻”到“速冻”的恶性循环,拜登上台后的对俄政策加速了这一进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拜登提出美国不会接受俄罗斯划定的“红线”,俄有关“北约就停止东扩作出书面承诺”的要求也未得到任何回应,但在俄最关心的乌克兰“入约”问题上,北约方面近期重申成员国尚未就此达成共识,并强调乌目前不受北约集体防御条款保护,客观上降低了俄破釜沉舟采取军事行动的决心。另外,虽然俄已“事实切断”与北约的沟通渠道,但仍与美德法等主要成员国保持接触,防止因战略误判导致严重后果。未来一段时期,维持和强化“红线意识”是美俄实现“对抗但不冲突”的关键,“以斗促谈”料将成为双方互动的基本形态。

(2021年12月9月发表于环球时报)

2021年12月22日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