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政党外交的现状及思考——陈金英

首页    研究成果    中文    中印政党外交的现状及思考——陈金英

中印政党外交的现状及思考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陈金英

 

      中印政党交流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七十年代,这是中共仅与印度左翼政党交往的时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七十年代末至90年代末,和印度主要政党印度国大党、印度人民党建立正式联系。第三个阶段是新世纪以来。中印执政党的政党高层互访增多,同时在在地区乃至全球政党组织平台搭建起多边交流机制。2003年中印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以来,双边关系快速发展,政党外交的局面也得到也积极拓展。从交往形式上来看,中印政党外交多元化程度在上升。其内容包含了党际代表团访问、参观考察、执政理念交流等形式。交往的机制除了双边交流外,还有一些地区性多边交流平台如亚洲政党国际会议、金砖国家政党论坛等。

      在对印政党外交的特征方面,党与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与印度国大党的交往,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时代的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国务院总理抑或是中共代表团访印时均会与印国大党领导人会谈。同样,印国大党领导人或代表团访华时,中共与国家领导人也给予高规格接待,两党的交往级别较高。印度人民党的前身印度人民同盟及其所代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组织有根深蒂固的反华倾向,过去又长期不被印度主流社会认可,中国共产党和印度人民党的外交往来较少。2014年以来,双方互动有所增加,但是缺少连续性和稳定性。

      其次,中印两国政党外交的互动水平比较低。我国已有的政党间高层次双边交流机制主要有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中美政党高层对话机制、中共与日本民主党之间的交流机制等,其形式稳定、内容连续、出席人员在政党内级别较高。目前中印之间还缺少类似的机制。此外,中印政党外交也缺少稳定的论坛、研讨会、谅解备忘录等形式的双边交流机制。2008年中国共产党和印度国大党签订了《中国共产党与印度国大党交流合作备忘录》,但并未制度化。

      而且,中印政党外交受到中印关系脆弱性的影响。在中印关系发展势头好的时期,两国政党开展积极,而当双边外交关系受挫时,本应成为正式沟通机制外的政党外交也陷入停滞。印度人民党上台后,中国共产党和印度人民党都曾希望强化两党的交流,将有关交流机制制度化并予以扩大。可惜这一提议后来并没有得到落实。在2017年、2020年中印关系紧张时期,双边政党几乎也中断了正式往来。

      从未来中印政党外交来看,应当重视对印度人民党的政党交流工作。这不仅仅是因为印度人民党势力强大,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都极有可能长期垄断政权,更是因为目前印度国内政治生态发生深刻变化,印度人民党已经确立了在印度政治中的主导地位,印度人民党的意识形态和政策路线具有强大的社会基础,尤其是在对华问题上。即使国大党或者其他政党能够上台组阁,也不会和目前印度的对华政策有明显区别。应开展对印度人民党的外交,包括研究该党及其外围组织尤其是同盟家族的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政策主张。

2021年3月26日 22:01